【重庆海西斯】制冷剂与载冷剂的区别

创建时间:2025-01-18 10:13
浏览量:0
一、定义与作用
1.制冷剂:又称冷媒、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通过自身的相变(如气——液相变),在蒸发器内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然后在冷凝器中将热量释放给高温环境,实现制冷循环,不断地把热量从低温处转移到高温处。例如,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都是常见的制冷剂,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冷库等制冷设备中。
 
2.载冷剂: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是完成将被冷却系统(物体或空间)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的中间冷却介质,也被称为第二制冷剂。载冷剂先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然后被输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系统的热量,最后返回蒸发器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完成一个循环。其作用是将冷量从制冷系统传递到需要冷却的物体或空间,实现远距离输送冷量,并使制冷系统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便于装置的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
二、工作原理
1.制冷剂:主要依靠自身的汽化潜热来制冷。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实现对被冷却物体的降温;在冷凝器中,制冷剂又从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热量。

2.载冷剂:依靠显热来运载冷量。即载冷剂在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过程中,自身的状态不发生相变,只是温度发生变化。

三、物理化学性质要求
1.制冷剂:
①热力学特性优良,在给定的温度区域内运行时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具有 优良的热物理性能,如较高的传热系数、较低的粘度和密度等。
②化学稳定性好,在高温下不发生分解;与润滑油有良好互溶性,能确保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
③安全性方面,要求无毒、无刺激性、无燃烧性及爆炸性,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④还应具备经济性,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得,并且要符合环保要求。
2.载冷剂:

①使用温域:选择载冷剂时,要根据工艺参数选择载冷剂的温域。否则满足不了工艺要求影响生产及其他。

②载冷效能:直接影响系统降温效果,由比热、导热系数、粘度等多个因素决定。载冷剂选择错误会影响载冷能力,从而使物料降温不够全面,影响产品质量。

③防锈性:防锈性也是载冷剂选择的重要指标,选择载冷剂时应考虑到长期防锈和短期防锈,低温防锈性和高温防锈性等。影响防锈效果的因素除去防锈技术外,原材料选择特别重要,尤其在大的系统中一旦混入其他劣质原料的载冷剂,系统的酸化将不可控制。导致制冷设备和管道产生严重锈蚀,从而产生全方位泄露,影响生产及安全运行。

④载冷剂运输:载冷剂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载冷剂运输必须专车专用,如选择运送过其他物质的罐车,极有可能因为物质残留或清洗不彻底等原因造成载冷剂的污染,不但对载冷剂的稳定性有影响,同时对各项物性指标也有可能造成改变。

⑤安全性:由闪点和毒性决定,闪点高不易燃的载冷剂更安全,毒性越低对操作环境的危害越小。

四、种类
1.制冷剂:包括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如水、氨、二氧化碳等)、混合工质制冷剂(如共沸制冷剂和非共沸制冷剂)、卤代烃制冷剂(如氟利昂系列)、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如丙烷、异丁烷等)等。

2.载冷剂:常用的载冷剂有盐水、乙二醇等载冷剂代用品,以及专业载冷剂冰河冷媒。

盐水作为载冷剂传热效果比较好,但是盐水存在严重的腐蚀现象。最常见的现象是形成点蚀。点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表面的很小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小孔状腐蚀形态,蚀孔直径小、深度深,腐蚀很快,常使设备和管壁穿孔,从而导致突发事故。乙二醇相较于盐水腐蚀性略小,但由于其水溶液系统中金属存在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因此也有很强的腐蚀性,腐蚀状态为全面腐蚀,溶液盐水变成红色或黑色,pH值持续降低至酸性。

 

腐蚀现象会造成设备维修量大、维修费用高、停产、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上升,这也是盐水陆续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当设备出现锈蚀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时间越长,腐蚀越严重,换热效果会越差,并且阀门、管线等腐蚀也会越来越严重,增加了维修和运行费用。

盐水、乙二醇载冷剂在市面上很多地方都可以作为化工产品买到,作为载冷剂只是其中的一种用途,不专业。目前国内使用载冷剂的厂家越来越多地选择专业载冷剂冰河冷媒。冰河冷媒用量省、载冷能力强、防锈性无与伦比,解决了盐水、乙二醇水溶液系统腐蚀严重的问题。冰河冷媒使用温域宽,售后服务好,受到广泛好评。